如是教育:2013年高考語文考前指導(一)
前 言
高考比的不僅是水平,更多的是比心態。“信心 + 細心 + 耐心”是取勝的利器。
原 則
1. 放松,冷靜,細心。
2. 把握節奏,有條不紊。切記:“欲速則不達”。
3. 認真審題,嚴格按要求答題。切記:問什么,就答什么;先問先答;怎么問,就怎么答。
4. 細心答題,盡可能在試卷上留下思考的痕跡,寫了的就留在試卷上,不要輕易畫去。切記:絕對不允許空白。
5.選擇題仔細比較篩選,使用排除法或優選法做題。
6.在文字表達題上,要善于“開中藥鋪”,盡可能從多角度分點答題。
7.保持卷面整潔,書寫不好的同學更不要連筆,切記“整潔、美觀、有效”的原則。
8.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如無絕對把握,盡量不要輕易改動自己第一次寫下的答案。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兩小題共6分,每小題3分)
1.語音2.詞語3.病句
【常見失誤】
(1)不看要求。比如不注意題目“選不正確的項”的要求,而選出了正確的一項。
(2)只見樹木。大體上看了一下題目,看了A項認為比較符合題目的要求,于是B、C、D三項就不再照顧了,這樣結果有時候很難準確。
(3)思維定勢。憑經驗做題,忽視考官設置的一些陷阱,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兩個公司的職員集體參加了慶典活動”(√)兩個公司的職員參加了慶典大會”
1. 語音題
重點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聲旁不表讀音的形聲字。
以常見常用為原則,主要考查聲母或韻母的差別,一般不涉及聲調、鼻音與邊音、前鼻音與后鼻音的差別。
【例一】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炮(pào)制 甄(zhēn)別 超負荷(hé) 拈(niān)輕怕重
B.原宥(yòu) 坍圮(pǐ) 軟著(zhuó)陸 簞食壺漿(shí )
C.掙(zhēng)揣 稽(qǐ)首 文縐縐(zōu) 椎心泣血(chuí)
D.皴(cūn)裂 繾綣(quǎn) 一令(lǐng)紙 嚴懲(chéng)不貸
【答案】D
【例二】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肄(yì)業 聒(guō)噪 脈(mài)搏 壓軸(zhòu)戲 唾(chuí)手可得
B.攫(jué)取 諗(rěn)知 蒞(lì)臨 體(tī)己錢 繁文縟(rù)節
C.商榷(què)媒妁(shuò) 趿(tā)拉 飲(yìn)牲口 搶(qiāng)呼欲絕
D.平仄(zè) 翌(yì)日 蹊(xī)蹺 殲(jiān)擊機 煢(qióng)煢孑立 【答案】C
【解析】(A“唾”應讀tuò;B“諗”應讀shěn;D“蹊”應讀qī)
【答題要點】分清題型:(每對)讀音完全相同;(每對)讀音不全相同;(每對)讀音全都不同;
讀音完全正確;讀音有錯。
與所給注音(或例字讀音)完全相同;與所給注音(或例字讀音)不完全相同;
與所給注音(或例字讀音)全不相同。
2. 成語題
【答題經驗】(1)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3)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答題知識】搞清成語意思(本義引申義比喻義)是前提,考察語境是基本切入點。
重點:(1)注意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2)注意有兩個意義的成語。
(3)注意含有相同語素的成語是否混用。(4)注意成語潛在的褒貶色彩。
(5)注意成語的固定陳述對象。 (6)注意謙敬成語是否誤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語。
(8)考慮成語的語法特點(詞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語境是否重復或矛盾)。
【特別強調】
A.謙敬成語:
謙詞類(蓬蓽生輝,不情之請,不揣冒昧,敬謝不敏,拋磚引玉,忝列門墻,百無一能,狗尾續貂,綿薄之力,犬馬之勞,美之獻,班門弄斧,雕蟲小技,門墻桃李,千慮一得)
敬詞類(鼎力相助,不恥下問,一言九鼎,汗馬功勞)。
還要注意部分成語在具體語境中也會產生謙敬意思。
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語:望其項背,同日而語,等量齊觀,善罷甘休,無時無刻,等閑視之(另外不亦樂乎,不可開交只能作補語)
C.注意成語的語法用法:如不明詞性用錯(整天不學無術;度過了一段蹉跎歲月)。成語意思與語境矛盾或重復(忍俊不禁地笑了;難言之隱地苦衷;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顯得相形見絀;好像如芒在背;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目前得當務之急;接踵而至地竄進來;津津樂道地說;海內外聞名遐爾;責無旁貸的責任;使得我國人民生靈涂炭;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只能讓人貽笑大方;受賄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幾何時將大展宏圖;長此以往就出現了成績下滑;把中國人民的抗議置若罔聞)
2.病句判斷題
(1)記住類型 (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
①語序不當 ②搭配不當 ③成分殘缺或贅余 ④結構混亂 ⑤表意不明 ⑥不合邏輯
(2)答題技巧
①注意題干的要求,看清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特別要注意若題干有“表意不明”要求,還應從句子有無歧義、矛盾上去考察。
②做題思路:檢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是否搭配→→推敲詞語有否重復→→關聯詞位置是否正確→→并列短語或句子語序是否合理→→個別短語有否歧義→→句子是否符合邏輯;
③善用排除法
(3)常見13類語病句子模型
⑴博會機構還對項目方案進行了評審、包裝、征集。(并列成分要注意內部排序)
⑵我國加快了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并列結構作句子成分要分別和各項都能搭配)
⑶該廠兩次獲省級大獎,三次被授優質產品稱號。(多個句子共一個主語,該主語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⑷能否做好救災工作,關鍵是干部作風要好。(考慮正反兩面是否照應)
⑸該地區推廣用棉籽餅菜籽餅喂豬。(誤把賓語的長定語當賓語)
⑹通過大家批評教育,使我明白了這個道覽理。(有介詞或連詞要考慮使用是否得當或是否缺少主語)
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深受消費者所歡迎。(有兩種表述方式的要注意兩種結構是否雜糅)
⑻縣里通知我們15日前去參加培訓。(如有數量短語或介詞結構就看是否產生歧義)
⑼我們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發生。(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詞)
(10)難道我們不應該不向雷鋒同志學習嗎?(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問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
(11)雷鋒精神當然應賦予它新的內涵。(有代詞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確或代詞是否多余)
(12)句子有多重定語或多重狀語,考慮是否語序不當。
(13)有關聯詞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當。
(4)審清題型:
選擇沒有語病的一項; 選擇有語病的一項;
選擇語義明確的一項; 選擇語義不明確的一項。
【例一】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香港游客在菲律賓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應在幾十秒內完成的突擊,菲律賓警方用時79分鐘,被媒體稱為“世界上用時最長的營救突擊”。
B.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的科技人員提出并制定了月球噪聲的測量方案,分別針對參加嫦娥二號衛星測控工作的喀什站和青島站的測控設備開展月球輻射噪聲測量。
C.一個半世紀的積淀,世博會歷久而彌新,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僅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積極性和熱情。
D.號稱是馬云、王菲、李亞鵬等三萬精英人士師父的神奇道人李一,隨著吹捧者的紛紛撇清或緘默,正成為一個聲譽上的“破落戶”而陷入討伐之中。 【答案】 D
【例二】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高速磁懸浮列車運行時,與軌道完全不接觸;它沒有輪子和傳動機構,列車的懸浮、導向、驅動和制動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
B.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選擇住宅時講究環境,裝修講究環保,吃飯講究營養,這體現了人們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來源:學科網ZXXK]
C.既然中央政法委暗訪已經發現“黃賭毒”等問題,那么守住行動秘密、讓對方措手不及,以求精準打擊就成為能否將“黃賭毒”一網打盡的關鍵。
D.縣域經濟是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涵蓋城鎮經濟和農村經濟的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系統中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接合部。 【答案】 D
(3)熟記設錯熱點:
①介詞“關于”“對于”“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殘缺。
②遇到長句要細心。句子過長,往往前后照顧不到而造成殘缺或搭配不當等語病,如動詞后修飾語長,就要注意動詞與賓語的搭配。
③遇到關聯詞,要注意位置在主語前還是后、是否成套、是否與分句間意義關系相符、是否多余。
④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系,還要注意并列的各部分是否與其他成分都能搭配。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后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⑥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3.第3題、第四題。語言表達(兩小題,9分)
考點要求:1.選用、仿用、變換句式;2.擴展、壓縮語段;3.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常見形式:
1. 句式變換 2. 仿寫句子(內容、修辭及句式) 3. 擴展語句
4. 壓縮語段(定向、句式及字數) 5. 句子重組 6. 下定義
7. 圖文轉換 8. 應用文
重在運用:
壓縮語段的一般方法有:
1、摘取主干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個句子所表達的重要內容摘出來,然后按題干要求進行連綴。
2、分層歸納法。這種方法的步驟是:首先給段落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然后辨別主次,留主舍次;最后提取要點,連綴語句。
3、合取同類法。它是根據語段之間的相同關系進行歸納的一種壓縮方法。
三種方法在壓縮過程中常常是綜合運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注意: 指令性壓縮要按要求的內容作答。
仿寫的注意點:
1. 看清題目要求。注意陳述對象的限制,修辭、句式的規定。
2. 分析例句特點。仿句的形式方面的要求有時不在題干中明確提出,而是隱含在提供的例句中,答題時必須先看清例句的句式、修辭,嚴格仿擬。
3. 注意語意合理連貫。
(04江蘇)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紹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學說及其代表人物,請用一句話加以概括。(不超過50個字)(4分)
中國何時進入封建社會,爭論了幾十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落成時,“中國通史陳列”按照從戰國時期進入封建社會的觀點布展。在這個問題上,范文瀾、翦伯贊表現出豁達的態度,對擴大這一學說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贊在撰寫《中國史綱要》教材時,曾有過猶豫和為難,甚至準備采用郭沫若的學說,以使教材表述與“中國通史陳列”體系相一致。后來,上級部門鼓勵翦伯贊按照他們素所主張的觀點來寫,于是中國從西周時期進入封建社會的學說寫進了教材。但尚鉞(yuè)的學說一直不受重視,曾遭重點批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位權威學者仍將“魏晉封建論”與其他兩論并列,實屬難能可貴。
答:關于“古代史分期”,范文瀾、翦伯贊持“西周封建論”,郭沫若持“戰國封建論”,尚鉞持“魏晉封建論”。
(05)20.下面是有關“基因地理”項目的報道,請說明該項目的研究途徑和最終成果。(4分)
一項名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學研究計劃在北京啟動。來自10個國家的人類遺傳學家,將用5年時間共同探尋人類在地球上的遷徙史,并繪制一張盡可能詳盡的人類遷徙地圖。如果說10年前啟動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主要關注人類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項目則著眼于人與人之間的遺傳差異。已有的遺傳學證據表明,人類起源于非洲。隨著人們的流動和雜居,人的基因會發生變異,分析測試特定地區人的基因樣本,可以找到他們遺傳基因的不同特征,從而發現人類的遷徙軌跡。
⑴研究途徑:分析測試基因樣本,研究人與人的遺傳差異。(不超過24個字)
⑵最終成果:繪制成人類遷徙地圖。 (不超過12個字)
(07)18.下面的文字說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腫瘤的過程,請概括這個過程的三個階段。(6分)
據有關專家介紹:如果將一種經過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人腫瘤部位,病毒就會成千上萬地高速復制,最終撐破腫瘤細胞,腫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腫瘤細胞進人血液,隨著循環系統進入其他部位,從而導致腫瘤的轉移。此時,如果對病人腫瘤部位加熱,人體會大量產生一種叫熱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質。而熱休克蛋白可以訓練人體免疫系統識別腫瘤細胞,進而在全身“追殺”腫瘤的殘部。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就能達到消除腫瘤的目的。
(1)第一階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腫瘤溶解。 (不超過15個字)
(2)第二階段:加熱腫瘤部位產生熱休克蛋白。 (不超過15個字)
(3)第三階段:熱休克蛋白訓練免疫系統消除腫瘤殘部。 (不超過20個字)
(08)4.下面是英國學者里基-特里維爾關于“戰略環境評價”的經典性定義,請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個重要詞語。(不超過15個字)(3分)
戰略環境評價是指對政策、計劃、規劃及其替代方案的環境影響進行規范的、系統的、綜合的評價過程,包括根據評價結果提交的書面報告和把評價結果應用于決策之中。
戰略環境評價:
答案:環境影響 評價結果(或“書面報告”) 應用于決策(或“應用”、“應用于決策之中”)
【解析】篩選關鍵詞的考題首先應該從語法角度對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壓縮成關鍵詞。
(09江蘇卷)⒊根據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說明什么是“洼地效應”(不超過30個字)。(4分)
區域競爭的焦點更多的集中在綜合環境的競爭上。這里的“環境”既包括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制環境、人文環境等“軟環境”,也包括綠化覆蓋率、空氣質量、居住條件、基礎設施水平等“硬環境”。誰的環境好,“洼池效應”就明顯,吸引力就強,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聚集就快,發展就快。
“洼池效應”指:
【解析】本題要求概括說明什么是“洼地效應”(不超過30個字)。這種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語句組織的考查。洼地效應就是利用比較優勢, 創造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 使之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區匯聚、流動, 彌補本地資源結構上的缺陷, 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答案】環境優勢加速生產要素向該區域集聚從而促進發展的現象。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選擇題3小題9分;翻譯3小題10分。
考查重點: 1.實詞(重點120個) 2.虛詞(15個)
3.人物形象(性格、品質、行為等)分析
4.文章內容概括與復述(寫法,作者觀點、態度分析評價)
5.翻譯:
⑴ 重要實詞(多義、通假、古今異義、復詞
⑵ 活用
⑶ 特殊句式[判斷、被動、省略、疑問、倒裝(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
⑷ 固定短語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A先認真閱讀最后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以幫助讀懂原文。
B注意弄清文章“寫了什么人?” 、“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尤其要留心主語省略的句子,防止弄錯對象。
C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
D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做上標上記號。
E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系上下文推導。
F所選文章多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傳記,一般不難讀懂,只是可能有個別字詞頗為費神,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G一時不懂,不必著急,放一放先讀下文,也許讀了下文就自然能明白,也可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H實在不懂也沒什么,一般不會影響答題,沒必要鉆牛角尖,命題者不會在大多數考生讀不懂的地方設題。
5.文言實詞
對文言實詞詞義的理解是中學文言文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要能順利地讀懂淺易的文言文,就必須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有關文言實詞的知識。
試題以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為范圍,還會涉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復詞、詞類活用等。
考生要具備從同一實詞的若干義項中選擇它在上下文語境中應取義項的能力。
記住: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因此聯系教材解題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考場上能做到很快地聯系教材,就要熟讀背誦教材中的重點篇目,平時做好知識積累,掌握120個常見實詞的用法。牢記課后的一詞多義練習,像高考試題中的 “給”“盛”“識”“適”“辭”“請”“致”等都在練習題中出現過。
(一)分析語法特點
(1)出現在主語或賓語位置的詞語應該是名詞,如果解釋成動詞就是錯的。
例1.瓷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名詞性主語誤譯為動詞)
例2.自放驢,取樵吹爨。樵:打柴。“樵”作動詞“取”的賓語,是名詞解釋成動詞“打柴”錯誤。
(2)名詞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詞后、用在介賓短語前、用在“而” 后(除并列關系)要解釋為動詞。
例3. 善才繩之。繩:捆綁。 “繩”是名詞,用在“之”字前,要活用作動詞,解釋為“捆綁”正確。
例4. 立謂所親曰。親:親屬。“親”字用在“所”字后,是動詞用法,解釋為“親屬”錯誤。
例5. 不意乃在朝列。意:意愿。副詞不能修飾名詞,“意”應是動詞“料想”。
例6.凡吏于土者。吏:官吏。名詞和介賓短語搭配,要活用作動詞,“吏”應是動詞“做官”。
例7.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東:向東。
方位詞“東”用在“而”后,活用作動詞“向東”。
(3) 兩個名詞連用,其中一個要解釋為動詞,通常是指第一個字。
例8.塵土積三尺,雨雪,泥沒股。雨雪:下雪。
“雨雪”是兩個名詞連用,“雨”活用作動詞,“雨雪”即“下雪”。
(二)利用構詞特點
古漢語中不少詞語是由并列成分構成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反,利用這種構詞特點也可以正確地解答試題。
例9.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治:主管。
“治亂得失”是由兩個相反意思的詞語構成的并列短語,其中“得”與“失”相對,那么“治”與“亂”也該相對,由此推出“治”應該是形容詞,解釋為動詞“主管”錯誤。
例10.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將:攙扶。
“扶”與“將”是同義復詞,都是“攙扶”之意,解釋正確。
例11.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出:出去。
“出入”在句中是偏義復詞,“出”是襯字,無意義,解釋為“出去”錯誤。
(三)利用構字特點
利用漢字音形義的聯系解釋。特別是形聲字,根據形旁可推測詞義。
例12: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
“覲”從這個字的形旁“見”,可猜出它與“見”有關,所以題干中解釋為“拜見”是正確的。
(四)利用文言句式齊整的特點.
文言文具有句式整齊對稱的特點,講求對仗,常常采用互文等修辭手法。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具有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推斷詞義。
例13: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以”與“用”在同一位置上,“以”就可以當“用”講。
(五)聯系成語釋義
例14:勢拔五岳掩赤城
可聯系成語“出類拔萃”,想到“拔”是“超過”的意思。
例15: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可聯系成語“日薄西山”解釋為“接近”。
(六)以題干解釋意義。
利用選擇題的解釋,特別是最后一題關于文章評述的那道題幫助自己讀懂。
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還是涉及了一些文化常識和文言句式的知識。因此,在高考復習時,要注意一部分常用的文化常識和重要的文言句式。
與文化常識有關的高考例題
(1)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指剛成年的時候。(見《孔雀東南飛》)
(2)銓簡秀士:選拔官吏。(見《記王忠肅公翱事》)
(3)而城中鼓噪從之:古代指出戰時擂鼓吶喊。(見《失街亭》)
(4)始視事,恂恂若不能:官吏到職開始工作。(見《張衡傳》)
與文言句式有關的高考例題
(1)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被動句)
(2)密誘問,乃知其都督也。 主謂式判斷句,即“他是都督”。
★文言虛詞
《考試說明》要求 “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
常見文言虛詞